艺术寻根与当代对话——美术学院师生开展跨地域艺术考察实践

来源:美术学院综合办公室 责编: 陈凤康 作者: 李炫勋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量:109

八月的北京,一场跨越传统与当代的艺术对话在美术学院师生们的脚步中徐徐展开。

美术学院2022级雕塑、绘画、摄影、美术学四个专业256名师生,分别于8月19日和8月28日开展了两次集中考察实践活动,足迹遍及中国工艺美术馆、798艺术区、韩美林美术馆及宋庄艺术区。这不仅是一次艺术鉴赏之旅,更是一场连接历史文脉与当代创新的对话。

在学校北京昌平沙河实践基地负责人严腾老师协调组织和各班班主任协助下,8月19日的集中考察首站选在中国工艺美术馆,这座承载着中华工艺美术精髓的殿堂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养料。馆内,雕塑专业学生驻足于精美绝伦的玉雕、牙雕作品前,仔细观察每一处线条的转折与材质的肌理;绘画专业师生则对中国传统工笔画、漆画等表现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就传统技法与现代应用的结合与带队老师展开讨论。

美术学院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合影

 

798艺术区的探访则将师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实验性与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场域。斑驳的工业厂房与先锋艺术装置形成鲜明对比,摄影专业学生在此找到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美术学专业师生则对艺术区作为文化地标的形成机制产生了深入思考。“从传统工艺的精妙到当代艺术的多元,这一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一位参与考察的雕塑专业学生如是说。

绘画专业师生在798艺术区

 

第二次考察于8月28日移师韩美林美术馆与宋庄艺术区,呈现出另一番艺术图景。韩美林美术馆内,艺术家韩美林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令师生们叹服。其作品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鲜明的个人风格,为美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师生提供了跨领域思考的契机,雕塑专业关注其大型装置作品的构成逻辑,绘画专业则对其色彩运用与造型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宋庄艺术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聚集地,以其鲜活的艺术生态给师生们带来强烈冲击。在这里,艺术创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博物馆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鲜活存在。摄影专业学生捕捉着艺术家工作室里的创作瞬间,美术学专业师生则与多位驻地艺术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其中适逢“千里之行”全国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于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展出,我校2021级绘画专业学生韦李丰一作品荣选参展,我校参观师生大受鼓舞。“宋庄让我看到艺术如何真实地生长,这种生命力是教科书无法传递的。”一位绘画专业学生感慨道。

全体师生在韩美林美术馆

 

展览现场:我校绘画2021级学生韦李丰一作品《青山有色,岁月无声》

 

这两次考察实践活动体现了美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对于雕塑、绘画、摄影这些视觉艺术专业而言,实地观察原作、感受空间氛围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而对美术学专业来说,艺术区与美术馆的考察则为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美术学院师生在考察中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更通过不同专业视角的碰撞,深化了对艺术本质的理解。

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内,通过这两场跨越传统工艺、当代艺术、个人创作与艺术聚落的考察,师生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艺术认知网格。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必将转化为他们未来创作与研究中的宝贵养分,为后续课程《主题创作》《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给师生提供鲜活创作思路参考的同时,有效提升综合专业能力,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学习全过程。美术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行走与观看中,不断延伸向远方。